奉祀主神:廣澤尊王
合  祀:順正大王、福德正神
創立年代:道光卅年
地  址:雲林縣土庫鎮宮北里中山路225號

 

最初的鳳山寺只是簡陋的草茅土牆建築,明崇禎八年(西元一六三五年)唐山先民(福建泉州南安逢島鄉)渡海來台定居於土庫(明清時之大坵田堡)開始伊始,土地貧瘠,人民生活窮苦,可窺見先民篳路藍縷慘淡經營之懇荒艱難程度,為求風調雨順,保佑拓荒順利,奉祀隨身所攜故鄉神祇﹁保安廣澤尊王﹂,祈求平安豐收,等到地方繁榮,聚居者眾,先民急需堅固的廟堂,供奉朝拜,遂鳩資建廟於之土庫鎮中正路二○五號,為取緬懷故鄉情意,將廟殿正門面朝西方。

到道光十二年(西元一八三二年)為止,本寺已歷經二百年的蒼桑風雨,需要重新整建,遂由眾善信集資,出金三千元,將原來隘之舊廟宇拆除,而重新建造新堂宇,並將廟門改朝東方,面臨中山路,於道光三十年(西元一八五○年)竣工落成,也就是現在的鳳山寺,頓時朝聖參拜者絡繹不絕。

同治元年(西元一八六二年)發生戴潮春(戴萬生)事件,鳳山寺主神顯靈,庄內天兵天將旗海飄揚,戴軍逺望,以為捍衛之民軍甚眾,估量無法取勝,致不敢輕舉進犯,知難而退,不戰而屈人之兵,雙方同為漢民族,免除了一場自相殘殺與傷亡,而安然渡過浩劫,神威遠播,使信徒更加堅信,廣澤尊王的靈驗。

光緒十六年(西元一八九○)再由眾善信捐獻金四千元,大肆改修增建,始略具今日廟殿規模。光緒二十四年(西元一八九八年)日本自廷收台灣後,鳳山寺雖然躲過日人摧殘,却也未再公然修建。光復初期,百廢待興,造止民國四十七年(西元一九五八年)香爐發火,尊王扶乩諭示,及由本地士紳眾信合議籌資八萬元,改建後殿,並修整多處毀壞的牆垣柱樑,翌年(西元一九五八年)八七水災,及民國四十九年的八一水災接踵而來,若非及時修建,後果真不堪想像。民國五十七年(西元一九六八年)再合資新台幣七萬餘元修建三川剪粘及金亭,仍然保持當時建造鳳山寺原來風貌,而具古色古香,樸素無華特質,實在足堪後人珍惜維護,為此各地前來古老廟宇朝聖進香膜拜者益衆,香火鼎盛,別樹風格。

民國六十九年八月改選委員會,為委員兼鳳山寺信徒代表。民國七十年八月委員會議中議決興建、四層香客大樓。民國七十一年(西元一九八二)年為應全省各地進香團光臨本寺進香之需要起見,成立鳳山寺香客大樓興建委員會,於七十一年三月興建。由里長等組織興建委員會,負責香客大樓興建事誼,彼此通力合作,因此工程進行相當順利。特別是在工程進行當中,由副主任委員郭王負責監工,因此品質安全上要求頗為嚴格。尤其會計收支工作由委員兼會計組長郭鴻機負責,有條不紋、帳目分明,總工程計三百九十九萬餘元。士紳關心聲援,鼓舞士氣,係本委員會之精神支柱,在此敘陳以誌功德。於民國七十二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四層高的香客大樓落成啟用。大樓除供香客休憩外,並提供給本鎮老人會為動中心。三樓設立圖書館、書櫥、閱讀桌、椅、水電、通風設整及書籍、分類編目等工作,迨至民國七十四年全部完成,軟硬體設備齊全,並開放供各界閱覽。在本地尚無鎮鎮立圖館之前,將由本寺負起社會教育,及發揮圖書管功能,俾改善社會風氣,提昇文化氣質,嘉惠青年學子,略盡寺廟的社會責任,其他諸如長期提供場地供婦女土風舞研習班,寒暑假美術班、國畫班、外語義務指導研習班等,在在都是依循廣澤尊王教忠孝、救民濟世、教義衍申而具體行動化之表現。歡迎各界捐書,共同參與促進書香社會,而臻安和樂利境界。

民國九十八年(西元二○○九年)農曆五月初三日下午三點,大殿屋頂樑供三通等支架彫刻等木材腐蝕不堪負載屋頂剪粘,而掉落地面,廟內所有神尊皆無損及可謂奇蹟。同年七月十日南安詩山祖廟廣澤尊王巡台駐蹕本寺時大殿圍封,以中庭搭紅壇恭迎世紀盛典。

民國九十八年(西元二○○九年)下半年經開會規劃設計招標確定。擇於民國九十九年(西元二○一○年)農曆正月初九日動土開工興建。民國一○一年(西元二○一二年)農曆五月十九日,國曆七月七日入火安座落成啟用,承蒙各界參與盛典﹐特別與南安詩山鎮各級長官﹐不惜遠途專程前來土庫參加俱歷史悠久之尊王廟宇落成大典儀式﹐在此感謝南安詩山鳳山寺祖廟及駐台辦事處玉聖宮贈送本寺﹁龍首正脈﹂匾額乙方,經懸掛正殿以彰輝煌歷史榮耀。本寺重建後除廟宇壯嚴外,附帶設備有環保金爐、五星級男女衛生設備、新式廚房餐廳及香客住宿膳房。廟宇雖然不大,但也可設備齊全。

鳳山寺主祀廣澤尊王,又稱郭聖王、聖王公、聖公、保安尊王。尊王姓郭名忠福,誕生於後唐莊宗同光二年(西元九二四年)二月廿二日(春祭),成道於後晉高祖天福四年(西元九三九年)八月廿二日(秋祭)。每年依循古制例皆春秋二祭,從未間斷。

一.曾於宋光宗時受勅封: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。
二.又於宋寧宗時晉封:提伯王。
三.宋寧宗時累加封: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。

本寺合祀尊王夫人(王妃),俗稱王媽、尊王媽聖公娘,王妃黃氏號懿德,受封妙應仙妃。誕生於偽閩時正月廿三日,並從祀廣澤童子十三太保將軍。

尊王世居泉之清溪,聖父薧,聖母擇十二都郭山之下母子相依為居,尊王得道蛻化,聖母後尊王薧,鄰里之人乃將聖母與聖父合厝於清溪故里楊長者墓(尊王得道為神,聖母尚健在人世,頗多書籍恐,特編綴本段共研)。

同治十二年(西元一八七三年)歲次癸酉,由剛自福建南安逢島之鄕親引導陪同前往福建泉州詩山祖廟進香,鉅今已一三九年,當時交通不便,每次謁祖進香均費時將近月,驚濤駭浪情節留傳後代而傳頌不已。本寺自此以後一直到現今為止,限於客觀因素,未再舉辦任何進香活動,斯乃情勢使然也。台灣光復初期有私人回詩山祖廟參香者,並拍攝肉體成佛 尊王原照奉祀於廟內。

本寺六見神光六朝聖駕對聯,係咸豐己未年九年(西元一八五九年)增修廟宇時所增置,且該對聯全台僅本寺獨備。宋朝光宗皇帝出詩句給首相應對,蓋尊王有功於國,有裨於民,護國衛民德澤昭著,君臣共通心靈感應,所自然產生之對聯。皇上聞此下聯,認為美妙絕倫,龍心大稅。於焉留傳下來矣。

見見見見見見神光
註:看得很清楚,現在正顯現,朕看到一道 尊王神光閃入宮殿。
朝朝朝朝朝朝聖駕
註:每天早晨,宮廷做早朝時,每天 尊王與大臣們均上朝向皇上拜早朝,以保佑聖駕。


臺語tiok8讀音
見kian3見hian7見hian7 見hian7見hian7見kian3神sin5光kong1
朝tiau1朝tiau1朝tiau5 朝tiau1朝tiau5朝tiau5聖sing3駕ka3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arrow
arrow

    k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